古今诗词 > 成语词典 > 异口同辞 > 成语异口同辞的故事

异口同辞


异口同辞

拼音yì kǒu tóng cí

解释

同'异口同声',不同的嘴说同样的话。形容大家说的完全一致。

出处唐·陈子昂《为乔补阙论突厥表》:“臣具委细问其啧北事,皆异口同辞。”

暂未找到成语异口同辞的典故

相关成语典故


成语历史出处
异口同辞 唐·陈子昂《为乔补阙论突厥表》:“臣具委细问其啧北事,皆异口同辞。”
异口同韵 老舍《赵子曰》第一:“现在的人们不但不复以窄窄金莲为美,反异口同韵的诋为丑恶。”
异口同音 南朝·梁·沈约《宋书·庾炳之传》:“伏复深思,只有愚滞,今之事迹,异口同音,便是彰著,政未测得物之数耳。”
异口同声 晋 葛洪《抱朴子 道意》:“左右小人,并云不可,阻之者众,本无至心,而谏怖者,异口同声。”
异人同辞
不谋同辞 《后汉书 祭祀志上》:“群下百僚,不谋同辞。”
异口一言
衆口同声
众口同声 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59回:“但见朱仙镇上的百姓,一路携老挈幼,头顶香盘,挨挨挤挤,众口同声攀留元帅,哭声震地。”
一口同音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十一回:“所以听得周三说了一句,大家就一口同音说,以义气为重。”
四字成语定位查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