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今诗词 > 成语词典 > 百足之虫,至断不僵 > 成语百足之虫,至断不僵的故事

百足之虫,至断不僵


百足之虫,至断不僵

拼音bǎi zú zhī chóng,zhì duàn bù jiāng

解释百足:虫名,马陆,多足虫;僵:倒。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。

出处三国·魏·曹冏《六代论》:“百足之虫,至死不僵,以扶之者众也。”

暂未找到成语百足之虫,至断不僵的典故

相关成语典故


成语历史出处
百足之虫,至断不蹶 《文选 曹冏〈六代论〉》:“百足之虫,至死不僵。”李善注引《鲁连子》:“百足之虫,至断不蹶者,持之者众也。”
百足之虫,至死不僵 三国 魏 曹冏《六代论》:“故语曰:‘百足之虫,至死不僵’,以扶之者众也。此言虽小,可以譬大。”
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二回:“古人有言:‘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。’,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,较之平常仕宦人家,到底气象不同。”
百足之虫,断而不蹶 唐 马总《意林》卷一:“百足之虫,断而不蹶。”
百足不僵 章炳麟《政闻社社员大会破坏状》:“即观今日缅甸,已并于英,而本邦土司,以弹丸黑子之地,犹足自保,非人自为首、百足不僵之势耶!”
死而不僵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二回:“古人有言:‘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。’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,较之平常仕宦人家,到底气象不同。”
止足之分
止足之戒 南朝·梁·任荤《王文宪集·序》:“安以岁暮之期,申以止足之戒。”
手足之情 宋 苏辙《为兄苏轼下狱上书》:“臣窃哀其志,不胜手足之情,故为冒死一言。”
立足之地 清 湘灵子《轩亭冤》:“你们这班狂妄之徒,还有立足之地么?”
四字成语定位查询